城市雕塑建设的现状
一、城市雕塑建设的现状:
总结改革开放一流城市雕塑鉴赏的经验教训,比照有关国家和外地城市专家的经验,城市雕塑的现状主要是:
1、社会意识浅薄
城市雕塑建设远未获得整个社会的重视。绝大多数市民不关注城雕建设,新闻媒介对城雕工作地报道极少,更未有意识地进行审美教育的普及工作。加之我国文化审美传统的深远影响,知识社会对城市雕塑的认识极为肤浅,一是仅仅把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建筑的附属品,认为可有可无,甚至认为花钱建雕塑是一种浪费,而没有把它作为一种环境艺术和环境质量的建设,认识不到它是一个城市、一个区域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二是仅仅认为城市雕塑是一种装饰的需要,而看不到它的经济价值,看不到城市雕塑是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中重要的文化要素和美学要素。市民缺乏对城市雕塑的鉴赏能力,审美水平低下,与其日益增加的对环境艺术的审美需求,与其日益增强的美化生活的精神追求相互矛盾。
2、领导决策乏力
由于社会认识的原因,领导对城市鉴赏也不能说是十分重视的。这里,我们所面临的矛盾在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工作极其浩繁,几乎所有的工作都要得到高度重视,这不可能。那么,究竟应当如何认识城雕建设?究竟城雕建设应摆在什么样的位置,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有效?这是尚未解决的难题。
3、没有稳定的雕塑建设资金来源,经费严重不足
资金是城市雕塑建设的保证。国内外许多大城市都有用于城市雕塑建设的专项基金。如美国自80年代以来,实行了百分比建设制度,即在公共建设经费中提出了1%,作为艺术建设资金。全美有30个州暨地区通过立法,确立了此项制度。我国上海、广州、深圳等市近年来也实行了类似的办法。上海市除了市财政每年为城市雕塑拨款500万元以外,还制定政策扶持城市雕塑建设。此外,上海市政府还投入专项资金兴建大型雕塑工程,如投资3000万元修建了龙华烈士陵园园内雕塑。广州市投资5000万元修建了广州雕塑公园。而市现在每年市财政拨款能有多少呢?对于城市雕塑建设需要来讲,等于零,在政策法规上,也缺乏对城市雕塑建设的倾斜之举。在缺乏经费,又要建设的情况下,时常出现量入为出量衣裁体的现象,难以保证城市雕塑的建设质量,甚至一些雕塑垃圾”只好先建后废。城市雕塑的维护、管理就更跟无从谈起了。
4、市场管理混乱
目前,城市雕塑建设市场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规则,在设计、价格、监理以及建设等方面,都缺乏科学、具体的法制法规,以至于存在诸如设计单位资格认证不严,设计价格五花八门,建设质量缺乏权威性的把关等等问题。据有关部门调查那些雕塑垃圾,都是未经管理部门审批,未经资格单位和有资格证书的设计者设计,自发建立的街道小品。又如有不少优秀的雕塑设计方案,由于市场价格混乱,高出建设单位难以承受的限度,致使中途搁置,无法实施。
另外,在承受建设工作中,部门、地区、单位之间的权力和利益相互分割又相互牵制的情况比较严重,对于公益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如果我们要尽快改变目前城雕建设的局面,协调这些关系也是一种很复杂的工作。
5、雕塑理论薄弱,专业人才缺乏
我国缺乏对承受雕塑理论的系统研究雕塑理论研究的水平和成果远远达不到世界水准。
我国雕塑专业人才也不多。全国具有城雕设计资格证书的不过1000余人,数量实在有限。但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有美术家协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集中了一批专业雕塑人才。然而由于城雕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太少,身居的雕塑家几乎全部在外地或为外地搞创作。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金钱点诱惑使不在少数的雕塑专业人才放弃了雕塑艺术家应有的艺术追求,生产出大量粗制滥造的作品,给国家经济和城市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整顿雕塑队伍,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是当务之急。